【屏息敛声的意思】“屏息敛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、害怕或极度专注的情况下,停止呼吸并压低声音,以避免被发现或引起注意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屏息 | 停止呼吸,形容非常紧张或害怕 |
敛声 | 收住声音,不敢大声说话 |
整体意思:指人在紧张、害怕或需要保持安静的情况下,屏住呼吸,压低声音,不发出任何声响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该成语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,如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等,用来描写人物在危险或重要时刻的谨慎态度。
- 用法:多用于叙述性文字中,强调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细节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悄无声息、噤若寒蝉、小心翼翼 |
反义词 | 大声喧哗、高声叫喊、无所顾忌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惊慌失措时 | 他听到脚步声,立刻屏息敛声,不敢动弹。 |
被人发现时 | 小偷在门口听到动静,赶紧屏息敛声,生怕暴露。 |
重要场合 | 在领导办公室外,他屏息敛声地等待,生怕打扰到别人。 |
五、总结
“屏息敛声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常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、恐惧或需要谨慎行事时的状态。它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动作(屏气、收声),也反映了内心的紧张和戒备。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成语有助于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人物的真实感。
通过了解它的含义、出处、用法以及相关词汇,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