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山大佛的资料】乐山大佛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。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。以下是对乐山大佛的基本资料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乐山大佛简介
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,坐落在岷江、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。这座大佛始建于唐代,历经90年才完成,是当时为了镇压水患、祈求平安而修建的宗教建筑。大佛通高71米,头部长10米,肩宽28米,脚背宽达8.5米,堪称世界石刻艺术的瑰宝。
二、乐山大佛的基本信息汇总表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乐山大佛 |
位置 | 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 |
建造时间 | 唐代(公元713年—803年) |
建造者 | 海通和尚主持,张孝嵩等工匠参与 |
高度 | 通高71米 |
头部长度 | 10米 |
肩宽 | 28米 |
脚背宽度 | 8.5米 |
造型 | 依山而凿,坐姿弥勒佛 |
功能 | 祈福避灾、镇水护城 |
文化价值 | 世界文化遗产、佛教艺术代表 |
保护级别 |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|
三、乐山大佛的历史与文化意义
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,也反映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高度发展。在古代,人们认为大佛能镇压江水,减少洪水灾害,因此历代都有修缮和保护。如今,乐山大佛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,吸引了大量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研究和参观。
此外,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,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,也被誉为“天府之国”的明珠。
四、结语
乐山大佛作为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,集历史、艺术、宗教于一体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对它的了解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卓越的雕刻技艺,还能体会到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