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毛不拔的意思解释】“一毛不拔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、小气,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,比喻极度节省或不愿意付出任何东西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计较金钱、不愿帮助他人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毛不拔 |
拼音 | yī máo bù bá |
出处 | 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以管仲之贤,一朝而弃,一毛不拔。” |
本义 | 原意是形容人非常吝啬,连一根毛都不愿拔出,后引申为极度小气。 |
引申义 | 形容人非常节俭,甚至到了过分的地步;也用来讽刺人过于自私、不愿分享或帮助他人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或调侃他人的吝啬行为,也可用于自我提醒要适度消费、乐于助人。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他平时从不请客吃饭,真是一毛不拔。
2. 虽然他生活简朴,但并不是一毛不拔,只是更注重理财。
3. 这个老板对员工很抠门,简直一毛不拔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吝啬鬼、小气鬼、铁公鸡、斤斤计较 |
反义词 | 大方、慷慨、豪爽、乐善好施 |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一毛不拔”虽然带有贬义,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“节俭有度”,需根据上下文判断语气。
- 不宜用于亲密关系中,容易引起误解或伤害感情。
- 在正式场合中,建议使用更中性的表达方式。
五、总结
“一毛不拔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的吝啬和小气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,在日常交流中也广泛应用。理解其含义及使用场景,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、得体。同时,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该成语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负面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