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卫人束氏全文翻译】《卫人束氏》是出自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的一则寓言故事,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束氏的卫国人因贪图小利而陷入困境的故事,揭示了“见小利而忘大义”的危害。以下是对该文的原文、翻译及。
一、原文
卫人束氏,不田而食,其邻有耕者,假粟于束氏,束氏弗与。耕者曰:“吾将告于君。”束氏惧,乃与之。后数日,耕者又来,束氏又与之。耕者曰:“吾将告于民。”束氏又惧,复与之。耕者遂不复来。束氏之子问曰:“父何不与之?”束氏曰:“彼虽小人,然吾恐其告于君也。”其子曰:“君岂可尽告乎?民亦岂可尽告乎?”束氏无以对。
二、白话翻译
卫国有个叫束氏的人,不去种田,靠别人养活自己。他的邻居有个农民,向他借粮食,束氏没有给。农民说:“我要去告诉官府。”束氏害怕了,就给了他一点。过了几天,农民又来借,束氏又给了。农民说:“我要去告诉百姓。”束氏又害怕,再给他一些。后来农民不再来了。束氏的儿子问父亲:“你为什么不给他呢?”束氏说:“他虽然是个小人,但我怕他去告诉官府。”儿子说:“官府难道能都去告吗?百姓也不是都能去告的吧?”束氏无法回答。
三、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出处 |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 |
主角 | 卫人束氏及其儿子 |
故事梗概 | 束氏不愿帮助邻居,但因害怕被告而不断给予,最终导致邻居不再求助。 |
寓意 | 贪图小利或畏惧权势会让人失去原则,最终自食其果;做人应坚守道义,不应因恐惧而妥协。 |
启示 | 不要因一时的恐惧而放弃自己的立场,真正的智慧在于坚持正义和原则。 |
四、原创分析
这个故事虽然简短,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弱点——对权力的畏惧与对利益的贪婪。束氏并非完全无理,但他选择屈服于“告状”这一威胁,而不是坚持公平与道义。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,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或舆论压力时,人们往往容易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。
此外,故事中束氏的儿子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:“君岂可尽告乎?民亦岂可尽告乎?”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: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外部力量,而是要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应对。真正的成熟不是一味退让,而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,保持内心的坚定。
总结:
《卫人束氏》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,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压力时,应坚守本心,不为外力所左右。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哲学的体现,也对现代人的道德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