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枝红杏出墙来全诗】一、
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《游园不值》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欣赏之情。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描写整个花园的繁花似锦,但通过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这一细节,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。
该诗句因其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意境,被广泛引用和传颂,成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名句之一。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语言的优美,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与哲理。
二、诗歌原文及赏析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游园不值》 |
作者 | 叶绍翁(南宋) |
原诗 | 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 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 |
创作背景 | 诗人春日游园,想探访友人,但门紧闭,未能入内。然而他从门外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,感受到园中春意盎然。 |
主题思想 | 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,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。 |
艺术特色 | 1. 以小见大,用“一枝红杏”象征整个春天的生机; 2. 意境深远,富有哲理意味; 3. 语言简练,画面感强。 |
文化影响 | 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成为形容春天景色的经典表达,常用于文学作品、绘画、影视等艺术形式中。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隐含着一种“突破界限”的象征意义。在古代文人眼中,红杏象征着青春与希望,而“出墙”则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由。这种意象在后世文学中被不断借用,成为表达情感与理想的重要符号。
此外,该诗句也引发了关于“园中景致”与“外界观察者”的关系探讨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理解。
四、结语
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虽只一句,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。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。在今天,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句诗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