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综合 > 优选问答 >

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

2025-09-15 01:06:54

问题描述:

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,急到失眠,求好心人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5 01:06:54

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】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,属于“永州八记”之一。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在永州游览西山时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
一、

本文以作者初游西山为线索,描绘了西山的奇伟壮丽,并借景抒情,抒发了自己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,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。全文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。

二、原文、翻译与注释对照表

原文 翻译 注释
自余为僇人,居是州,恒惴栗。 自从我成为被贬之人,居住在这个州里,常常感到忧惧不安。 “僇人”:受刑的人,即被贬官的人;“惴栗”:惶恐不安。
其隙也,则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。 空闲的时候,就慢慢行走,随意游玩。 “施施”、“漫漫”:形容缓慢、悠闲的样子。
日与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穷回溪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。 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,进入深林,走到曲折的溪流尽头,幽静的泉水和奇异的石头,没有不去的地方。 “徒”:随从;“穷回溪”:走到溪流的尽头。
到则披草而坐,倾壶而醉。 到了地方就拨开草坐下,倒出壶中的酒喝醉。 “倾壶”:倒出酒壶里的酒。
醉则更相枕以卧,卧而梦。 喝醉后就互相枕着睡觉,睡着便做梦。 表现出游时的自由与放纵。
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。 心中所想达到的地方,梦中也一同前往。 表达精神上的超脱与追求。
觉而起,起而归。 觉醒后起身,起身就回去。 表示游历结束。
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,皆我有也,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。 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之处的,我都已经看过了,却从未知道西山的奇特之处。 表现出作者之前对山水的浅尝辄止。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坐法华西亭,望西山,始指异之。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坐在法华寺西亭,望着西山,才开始觉得它与众不同。 “始指异之”:开始认为它不同寻常。
遂命仆人辇来,至则披草而登。 于是让仆人用车拉我过去,到了那里就拨开草爬上去。 表现作者对西山的向往与探索。
倾壶而醉,醉而复醒,意极爽快,不知日之入。 倒酒喝醉,醉后又清醒,心情非常畅快,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了。 表达作者在西山游览时的陶醉与忘我。
回顾向来所见,皆不足以拟此山之高。 回头看看以前看到的景色,都不足以与这座山的高大相比。 强调西山的雄伟。
盖自唐以来,未始有闻。 大概从唐朝以来,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山。 表明西山的独特与鲜为人知。
今乃得为之主,岂非天幸? 如今才能成为它的主人,难道不是天赐的幸运吗? 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。
吾与子之所共适也。 这是我与你共同享受的。 表达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。

三、文章特点总结

方面 内容
风格 清新淡雅,情感真挚
结构 由日常游历引出对西山的发现,层层递进
语言 简洁凝练,富有画面感
主题 对自然之美的赞美,对人生境遇的反思
情感 既有孤寂,也有豁达与满足

四、结语

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通过一次偶然的游览,柳宗元找到了心灵的慰藉,也体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超然。这篇文章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,成为中国古代游记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