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谁知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梗概】“谁知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梗概”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学生常问的问题。这个故事出自《三国演义》,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一场重要的战役,也是诸葛亮北伐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。以下是对该故事的总结及关键信息表格。
故事梗概():
在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“兴复汉室”的理想,决定北伐中原,夺取战略要地。其中,街亭(今甘肃秦安东南)是通往长安的重要门户,地理位置极为关键。诸葛亮任命马谡为前锋,负责镇守街亭。
然而,马谡虽有才学,却缺乏实战经验。他没有听从副将王平的建议,擅自将大军驻扎在山上,认为可以居高临下、以少胜多。但此举被魏将张郃发现,迅速包围山头,并切断蜀军的水源和退路。最终,蜀军因粮草断绝、士气崩溃而溃败,街亭失守。
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,也使他不得不撤军回汉中。马谡因此被处死,成为历史上一个典型的“纸上谈兵”的例子。
马谡失街亭关键信息表:
| 项目 | 内容 |
| 故事出处 | 《三国演义》(罗贯中著) |
| 时间 | 三国时期,蜀汉建兴六年(228年) |
| 主要人物 | 诸葛亮、马谡、王平、张郃 |
| 战役名称 | 街亭之战 |
| 背景 |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意图夺取长安 |
| 马谡的任务 | 镇守街亭,阻挡魏军进攻 |
| 马谡的错误决策 | 不听劝告,选择山上扎营,失去地利 |
| 结果 | 街亭失守,蜀军溃败,北伐失败 |
| 后果 | 马谡被斩首,诸葛亮自贬三等 |
| 历史评价 | 马谡“言过其实”,诸葛亮用人不当 |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:一个人即使有才华,但如果缺乏实践能力和判断力,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。同时,这也提醒后人,在关键时刻,听取他人意见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决策,才是制胜的关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