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成语意思简述】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,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这句话原本是描写爱情的执着与奉献,后被引申为一种无私、坚韧、至死不渝的精神象征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春蚕到死丝方尽 |
出处 | 李商隐《无题》 |
原意 | 春天的蚕直到死亡才停止吐丝,比喻对爱情或理想的执着追求。 |
引申义 | 比喻人一生中始终不懈努力,直至生命尽头,体现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赞美人的敬业精神、爱情专一、事业坚持等。 |
常见搭配 | 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 |
二、成语的现实意义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不仅仅是一个诗句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强调的是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,面对理想时的执着,以及在责任面前的担当。无论是教师、医生、科研人员,还是普通的劳动者,都可以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。
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,更在于过程中的坚持与付出。
三、相关名言对比
名言 | 出处 | 说明 |
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 |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 | 强调为国家、事业尽心尽力,直至生命结束。 |
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 | 曹操《龟虽寿》 | 表达即使年老仍怀有远大志向。 |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 | 屈原《离骚》 | 表示追求真理的道路漫长,但决心不改。 |
四、结语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价值,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无私的奉献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