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攘鸡文言文翻译】在古代汉语中,“攘鸡”一词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下》篇,原文为:“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,曰:‘吾闻之也,君子不责人所不能,不强人所不能。’曰:‘今则不然,以我之不善,而欲人之善,是犹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也。’”这段话通过“攘鸡”的比喻,表达了对人性本善与行为责任的深刻思考。
一、
“攘鸡”这一典故源于《孟子》中的对话,讲述了一位邻居每天偷别人家的鸡,当被指出错误时,他却辩解说:“我听说君子不会责备别人做不了的事,也不会强迫别人做自己做不到的事。”但孟子反驳道,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错却不改正,反而用这种借口来推脱责任,就如同用火去救火、用水去救水一样,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。
这个故事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,以及面对错误时应有的态度——不应找借口,而应勇于承担并改正。
二、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表
文言文 | 白话文解释 |
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 |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 |
曰:吾闻之也,君子不责人所不能 | 他说:“我听说君子不会责备别人做不了的事” |
不强人所不能 | 也不会强迫别人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|
曰:今则不然 | 有人说:“现在不是这样” |
以我之不善,而欲人之善 | 用我的不善,去要求别人善良 |
是犹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也 | 这就像用火去救火,用水去救水一样 |
夫何益之有? | 这有什么好处呢? |
三、启示与思考
“攘鸡”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,更是对道德责任和自我认知的反思。它提醒我们,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,不应逃避或找理由,而应正视并努力改正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修养与成长。
同时,这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念,即从自身做起,才能影响他人、改善社会。
结语:
“攘鸡”虽短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。它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,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引。通过理解与反思这一典故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,提升自我,走向更成熟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