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义是什么】“竭泽而渔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来年无鱼。”原意是指排干池塘的水去捕鱼,虽然能一次性捕获很多鱼,但会导致未来没有鱼可捕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发展的行为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竭泽而渔 |
拼音 | jié zé ér yú |
出处 | 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》 |
原意 | 排干池塘的水来捕鱼 |
比喻义 | 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后果;过度开发资源,破坏可持续发展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短视行为,如过度开采、急功近利等 |
二、比喻义详解
“竭泽而渔”最核心的比喻意义是强调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矛盾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:
- 资源的过度利用:比如过度砍伐森林、过度捕捞、过度开采矿产等。
- 经济行为的短视: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,忽视环境保护或社会责任。
- 政策制定的盲目性:某些政策可能短期内见效快,但对社会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。
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带来明显的收益,但从长远来看,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。因此,“竭泽而渔”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注重可持续发展,避免因小失大。
三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竭泽而渔”的关系 |
买椟还珠 | 舍本逐末 | 类似,强调舍弃本质,追求表面 |
因噎废食 | 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整体 | 不同,强调过于谨慎而非过度索取 |
饮鸩止渴 | 用有害的方法解决暂时问题 | 更强调“饮鸩”的危害性,与“竭泽而渔”有相似之处 |
四、结语
“竭泽而渔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表达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资源和机会时,应保持理性与远见,避免因一时之利而失去未来的可能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思想尤为重要,尤其是在生态保护、经济发展等方面,更需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