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综合 > 日常问答 >

论语12章译文翻译

2025-09-08 23:12:16

问题描述:

论语12章译文翻译,求解答求解答,第三遍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8 23:12:16

论语12章译文翻译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内容涵盖伦理、政治、教育等多个方面。其中“论语12章”指的是《论语》中第十二章的内容,共包含12则语录,体现了孔子对仁德、礼制、学习和修身等方面的深刻见解。

以下是对《论语·学而》第十二章的原文与译文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理解与查阅。

一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
原文 译文
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伪善的表情,这种人很少有仁德。”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 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?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?”
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 孔子说:“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,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求信用,节省开支以爱护百姓,使用民力要遵循农时。”
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 孔子说:“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,在外要尊敬兄长,言行谨慎而守信,博爱众人,亲近有仁德的人。如果还有余力,就去学习文化知识。”
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 子夏说:“重视贤德胜过外表;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;侍奉君主能奉献自身;与朋友交往,说话讲信用。即使有人说他没读书,我也认为他有学问。”
子曰:“君子不重,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。过,则勿惮改。” 孔子说:“君子如果不庄重,就没有威严;学习就不会牢固。应以忠诚和信用为主。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有了过错,不要害怕改正。”
子曰:“吾与点也!” 孔子说:“我赞同曾点的说法啊!”(指曾点关于理想生活的描述)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孔子说:“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 孔子说:“天气寒冷后,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。”
子贡问政。子曰:“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” 子贡问为政之道。孔子说:“粮食充足,军备充足,百姓信任政府。”
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 子贡说:“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施恩于百姓,帮助众人,这样可以称作仁吗?”
子曰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 孔子说:“所谓仁者,自己想要站得住,也要让别人站得住;自己想要通达,也要让别人通达。”

二、总结

《论语·学而》第十二章集中体现了孔子关于个人修养、治国理政以及人际交往的思想。其中强调了“仁”的重要性,主张通过自我反省、诚信待人、尊重他人来达到道德提升。同时,孔子也提出了“仁者爱人”的核心理念,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,也要关注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。

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具有指导意义,对现代人的道德修养、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仍有深刻的启示作用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论语》其他章节或具体语句的含义,欢迎继续提问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