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】《管晏列传》是《史记》中的一篇人物传记,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重要政治家——管仲和晏婴的事迹。这篇传记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才能,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治国理念。以下是对《管晏列传》的文言文翻译及。
一、
《管晏列传》分为两部分,前半部分讲管仲,后半部分讲晏婴。两人虽不同时代,但都以辅佐君主、治理国家而著称。
- 管仲(约公元前720年—公元前645年):
- 齐桓公时期的重要宰相。
- 主张“富国强兵”,提出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的思想。
- 实行盐铁专营、按劳分配等政策,使齐国迅速崛起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
- 虽出身贫寒,但才智过人,深得齐桓公信任。
- 晏婴(约公元前578年—公元前491年):
-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。
- 以智慧、廉洁、忠诚著称。
- 倡导节俭、反对奢侈,主张“民为邦本”。
- 曾多次劝谏齐景公体恤百姓,维护国家稳定。
司马迁在《管晏列传》中通过对二人事迹的描写,表达了对贤臣治国的推崇,也反映了他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思考。
二、文言文翻译对照表
文言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管仲,颍上人也。 | 管仲是颍上的一个人。 |
少时常与鲍叔牙游,鲍叔牙知其贤。 | 管仲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,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。 |
管仲贫困,常欺鲍叔牙,鲍叔牙终善遇之,不以为言。 | 管仲生活贫穷,常常欺负鲍叔牙,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,从不抱怨。 |
及小白立为齐侯,公子纠死,管仲囚焉。 | 等到小白成为齐国国君,公子纠被杀,管仲被囚禁起来。 |
桓公欲杀之,鲍叔牙曰:“臣幸得从君,君之贤,臣之才,不如管仲多矣。” | 齐桓公想杀了他,鲍叔牙说:“我有幸跟随您,您的贤明,我的才能,都不如管仲。” |
桓公从之,遂任管仲。 | 齐桓公听从了他的话,于是任命管仲为相。 |
晏平仲,名婴,齐大夫也。 | 晏婴,字平仲,是齐国的大夫。 |
其在朝,君语及之,则对;不语及之,则默。 | 他在朝廷上,君主谈到他,他就回答;不谈到他,他就沉默。 |
君举大事,与之共谋;君有小过,谏而不逆。 | 君主做大事时,与他一起谋划;君主有小的过错,他劝谏却不违背。 |
晏子之德,可谓仁矣! | 晏婴的品德,可以说是仁德啊! |
三、结语
《管晏列传》不仅是对两位贤臣生平的记录,更是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深刻阐述。管仲以改革和务实见长,晏婴则以清廉和忠直闻名。他们的事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经验和道德典范。通过阅读这篇传记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