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下里巴人是贬义词吗】“下里巴人”这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常常引起争议,有人认为它是贬义词,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中性词或带有特定语境下的褒义。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它的实际含义和用法,以下将从定义、来源、常见用法及是否为贬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词语解析
下里巴人出自《文选·宋玉对楚王问》:“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……是故《阳春》《白雪》,曲高而和寡;下里巴人,国中之鄙。”
原意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歌曲,后来引申为通俗、大众化的文化作品或人。
二、是否为贬义词?
项目 | 内容 |
原始出处 | 原为中性词,指民间俗乐,后引申为通俗文化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通俗、接地气的事物或人,常带一定褒义 |
贬义情况 | 在某些语境中,可能被用来讽刺某人粗俗、不入流,此时为贬义 |
主流看法 | 多数情况下为中性或褒义,具体取决于语境 |
三、常见用法举例
1. 中性/褒义用法
- “这部小说语言通俗,贴近生活,是典型的下里巴人风格。”
- “他喜欢听下里巴人的民歌,觉得特别有味道。”
2. 贬义用法
- “你这种想法太下里巴人了,一点都不高级。”
- “别总看这些下里巴人的节目,多看点有深度的。”
四、总结
“下里巴人”这个词本身并非绝对的贬义词,它的感情色彩主要取决于使用的语境。在文学、艺术、文化领域中,它往往被用来赞美通俗、接地气的作品或人物;但在一些批评性的语境中,也可能被当作贬义词使用。
因此,判断它是否为贬义词,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。
结论:
“下里巴人”不是固定贬义词,其感情色彩因语境而异,多数情况下为中性或褒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