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山大佛的简介】乐山大佛,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,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,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。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,更是古代建筑与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。以下是对乐山大佛的简要介绍和相关数据汇总。
一、
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,历经数十年才完成,是弥勒佛的坐像。整尊佛像依山而建,高约71米,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。其造型庄严,雕刻精细,充分展现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高超水平。乐山大佛不仅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,还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、雕刻、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如今,乐山大佛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,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名称 | 乐山大佛(又称凌云大佛) |
地点 | 四川省乐山市,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汇流处 |
建造时间 | 唐代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开始建造,历时约90年完成 |
高度 | 约71米(含基座) |
佛像形态 | 弥勒佛坐像,双手抚膝,面容慈祥,姿态庄严 |
材质 | 大佛由红砂岩雕凿而成,因岩石质地坚硬,保存较好 |
建筑特点 | 依山而建,巧妙利用地形,结构稳固,防洪设计科学 |
宗教意义 | 是佛教文化的象征,体现了唐代佛教信仰的兴盛 |
文化价值 | 被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,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之一 |
旅游价值 | 每年吸引大量游客,是乐山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|
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宏伟的雕像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。它的存在,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信仰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