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《孔文举年十岁》是一篇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的文言短文,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孔融(字文举)在十岁时机智应对他人提问的故事。文章通过简短的语言展现了孔融的聪明才智和对礼法的深刻理解。
故事中,有人问孔融:“你年纪小,为何不先让大人坐?”孔融回答:“我年纪小,所以坐在后面;如果我年纪大,就该坐在前面。”他用逻辑推理巧妙地回应了对方的质疑,既显示了谦逊,又体现了智慧。
这篇文章虽短,但寓意深远,反映了古代对礼仪与智慧并重的价值观,也展示了少年孔融的早慧。
二、文言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 | 白话翻译 |
孔文举年十岁 | 孔文举(即孔融)十岁的时候 |
时,客有问太中大夫孔君平 | 当时,有一位客人问太中大夫孔君平 |
曰:“君有儿乎?” | 说:“您有儿子吗?” |
君平曰:“有子,年五岁。” | 孔君平回答:“有儿子,五岁。” |
客曰:“令郎可须臾待我乎?” | 客人说:“您的儿子可以稍微等我一下吗?” |
文举曰:“君与小儿戏耳。” | 孔文举说:“您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。” |
客曰:“何不令其出?” | 客人问:“为什么不让他出来呢?” |
文举曰:“孔氏之子,非不聪慧,然未闻有贤父。” | 孔文举说:“孔家的孩子并非不聪明,但没听说过有贤能的父亲。” |
客曰:“君岂非贤父?” | 客人问:“您难道不是贤父吗?” |
文举曰:“吾父亦未闻有贤子。” | 孔文举回答:“我的父亲也没听说有贤能的儿子。” |
三、总结
《孔文举年十岁》不仅是一则关于儿童智慧的小故事,更蕴含着古代社会对父子关系、礼仪规范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视。通过孔融的机智回答,可以看出他不仅聪慧,而且懂得如何在对话中保持礼貌与分寸。
这篇文章语言简洁,寓意深刻,是学习文言文、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素材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世说新语》中的其他故事或文言文翻译技巧,欢迎继续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