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蝉古诗原文及翻译】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通过描写蝉的高洁品格,寄托了诗人对自身操守的追求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是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
原文 | 翻译 |
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 | 蝉垂下触须吸饮清露,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。 |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 | 它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,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。 |
二、
《蝉》一诗以蝉为题材,借物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淡泊。诗中“垂緌”形容蝉的触须下垂,象征其清高;“饮清露”则暗示其不食人间烟火,保持纯洁。后两句点明主旨:真正的名声或成就,源于自身的高洁与能力,而非依赖外力。
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,通过对蝉的描写,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、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。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具有广泛共鸣,也使这首诗成为传诵千古的佳作。
三、艺术特色
1. 托物言志:借蝉的习性表达自身志向,含蓄而深刻。
2. 语言简练:四句诗,意蕴丰富,无赘词。
3. 意境高远:通过蝉的高处鸣叫,引申出人格修养的重要性。
四、延伸思考
《蝉》不仅是一首写景诗,更是一首哲理诗。它启示人们:一个人的成就与声誉,不应依赖外界条件,而应源于内在的修养与努力。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,不忘初心,坚持自我。
结语
《蝉》虽短,但寓意深远,是虞世南咏物诗中的代表作之一。通过这篇作品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才情,更能体会到古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