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涕泗横流什么意思】“涕泗横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、激动或感动时流泪不止的状态。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和鼻涕同时流出的情景,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,带有较强的感染力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涕泗横流 |
拼音 | tì sì héng liú |
出处 |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悲不自胜,泣血泪,涕泗横流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、感动或激动而泪流满面,泪水和鼻涕一起流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人物情绪激烈时的外在表现,常用于文学或叙述性文字中。 |
情感色彩 | 负面(表达悲伤、痛苦)或中性(描述情绪状态) |
近义词 | 泣不成声、泪如雨下、痛哭流涕 |
反义词 | 喜笑颜开、无动于衷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作品:
在小说或诗歌中,常用来描写主人公面对重大打击时的情感爆发,如亲人去世、离别等场景。
2. 日常口语:
有时人们也会用“涕泗横流”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听到感人故事时的情绪反应,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。
3. 影视作品:
在影视剧中,角色在关键时刻情绪崩溃时,导演可能会用“涕泗横流”来强化情感冲击力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涕泗横流”虽为书面语,但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,多见于文学或正式场合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在轻松或正式场合误用,以免造成误解。
- 该词强调的是“流泪”的状态,而非单纯的哭泣,因此更适用于情绪强烈、无法控制的情况。
四、总结
“涕泗横流”是一个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成语,主要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伤或激动时泪流满面的样子。它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情感深度,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在写作或表达中合理运用,可以有效提升内容的感染力和真实感。